|
位置: 首页 - 教学与招生 - 作业 - 正文

浅谈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荣乙瑞

一流国家在世界局势面前的战略部署总是因时而变、因势而迁,是变化和更替的。我的祖国-----中国正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世界格局加速演变、错综复杂;既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又要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贡献中国式实践。有感清华大学赵可金院长的主题辅导,引发我的一些思考,在这里分享下,其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指出。

首先回顾我国国际发展战略的一些轨迹。可以看出,国际战略总是配合国家战略,配套国内发展需要,如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国际大战略。十八大更是提出国家发展战略是战略体系的基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战略与蓝图设计,指明了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阐释了国际发展背景和趋势,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在国际社会与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宗旨原则:“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回顾让我更加认清形势,认识新阶段,不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结合赵院长的提纲挈领,我也深入思考,谈一下我对当前国际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解和发现,以及尝试作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我曾在国外几个一带一路国家考察和工作过,真切感受到这一战略的威力,它像物流站点将沿线国家串联起来形成运输线,这在我们地处被周边国家包围的地理上是十分有优势的,而海上丝绸之路也将打破美国的垄断。再者不断提升的人民币国际地位是参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有利实施,包括国际金融秩序在内的国际秩序是每个崛起国家参与的国际议题和战略要地。

而面对国际体系变迁,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调整的动荡期的世界面前,中国如何实现国际战略,我觉得更具远见的发展人才、文化这些非常基础的,而这些恰恰是战略的落脚点,这一点目前来看是不够的。文化的杀伤力是无形但诸心的,是能瓦解对方的文化架构的。例如美国的自由文化随着电影传到全球,各国民众内心向往,倒戈的不乏有之。那么我们的文化还只是在华人圈子里传承。解决的思路是文化传播和影响随一带一路走出去,从华人圈子渗透开来,用全球化的艺术载体带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多维度、多形式的展示在各国人民的生活中去。

人才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留学生归国比例在不断提高,但仍有大比例留在国外。就2019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来看,出国留学总人数70.35万人,回国人数58.03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我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其他诸如外国人来中国留学上的表现,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而加速增加,但留学生源分布还较世界其他大学有落差。美国靠着“抢人”和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几乎世界各行业,甚至是领先科学领域的杰出优秀人才,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还是很大。要适时的开放外国人、华人华侨加入中国国籍,寻求角度给华人、华侨以身份认可,给国际化人才以全球化生活的便捷和保障吸引。要精准施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在我国不断提升全球化竞争力,要想赢得新优势,要具有长远眼光、全球格局,探索多样化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途径,才能汇聚全球英才。

文化和人才是更好的让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是实现中国百年大计的王牌。才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文章对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发展轨迹的回顾比较清晰,但对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建议不够具体。作者对“一带一路”有实际体验,应该发挥这个优势,以实践经验,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国际发展战略,以弥补这篇文章的缺陷。

得分4

辅导员侯若石

2022年9月19日。

上一篇:彭季-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下一篇:于萍-中国国际化战略